Android Kotlin之Flow数据流

Flow介绍

Flowgoogle官方提供的一套基于kotlin协程的响应式编程模型,它与RxJava的使用类似,但相比之下Flow使用起来更简单,另外Flow作用在协程内,可以与协程的生命周期绑定,当协程取消时,Flow也会被取消,避免了内存泄漏风险。

我们知道 协程是轻量级的线程,本质上协程、线程都是服务于并发场景下,其中协程是协作式任务,线程是抢占式任务。默认协程用来处理实时性不高的数据,请求到结果后整个协程就结束了,即它是一锤子买卖。

而Flow数据流可以按顺序发送多个值,官方对数据流三个成员的定义:

  • 提供方会生成添加到数据流中的数据。通过协程,数据流还可以异步生成数据。
  • 中介(可选),修改发送到数据流的值,或修正数据流本身。
  • 使用方:使用或接收数据流中的值。

使用举例

举个Flow简单例子:

 flow { 
     log("send hello")
     emit("hello") //发送数据
     log("send world")
     emit("world") //发送数据
  }.flowOn(Dispatchers.IO)
       .onEmpty { log("onEmpty") }
       .onStart { log("onStart") }
       .onEach { log("onEach: $it") }
       .onCompletion { log("onCompletion") }
       .catch { exception -> exception.message?.let { log(it) } }
       .collect {
         //接收数据流
         log("collect: $it")
        }

执行结果:

2021-09-27 19:51:54.433 7240-7240/ E/TTT: onStart
2021-09-27 19:51:54.439 7240-7325/ E/TTT: send hello
2021-09-27 19:51:54.440 7240-7325/ E/TTT: send world

2021-09-27 19:51:54.451 7240-7240/ E/TTT: onEach: hello
2021-09-27 19:51:54.451 7240-7240/ E/TTT: collect:hello
2021-09-27 19:51:54.452 7240-7240/ E/TTT: onEach: world
2021-09-27 19:51:54.452 7240-7240/ E/TTT: collect:world
2021-09-27 19:51:54.453 7240-7240/ E/TTT: onCompletion
  • flow{}为上游数据提供方,并通过emit()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,当发送多个数据时,数据流整体是有序的,即先发送先接收;另外发送的数据必须来自同一个协程内,不允许来自多个CoroutineContext,所以默认不能在flow{}中创建新协程或通过withContext()切换协程。如需切换上游的CoroutineContext,可以通过flowOn()进行切换。
  • collect{}为下游数据使用方,collect是一个扩展函数,且是一个非阻塞式挂起函数(使用suspend修饰),所以Flow只能在kotlin协程中使用。
  • 其他操作符可以认为都是服务于整个数据流的,包括对上游数据处理、异常处理等。

常用操作符

创建操作符

  • flow:创建Flow的操作符。
  • flowof:构造一组数据的Flow进行发送。
  • asFlow:将其他数据转换成Flow,一般是集合向Flow的转换,如listOf(1,2,3).asFlow()
  • callbackFlow:将基于回调的 API 转换为Flow数据流

回调操作符

  • onStart:上游flow{}开始发送数据之前执行
  • onCompletionflow数据流取消或者结束时执行
  • onEach:上游向下游发送数据之前调用,每一个上游数据发送后都会经过onEach()
  • onEmpty:当流完成却没有发出任何元素时执行。如emptyFlow().onEmpty {}
  • onSubscriptionSharedFlow 专用操作符,建立订阅之后回调。和onStart的区别:因为SharedFlow是热流,因此如果在onStart发送数据,下游可能接收不到,因为提前执行了。

变换操作符

  • map:对上游发送的数据进行变换,collect最后接收的是变换之后的值
  • mapLatest:类似于collectLatest,当emit发送新值,会取消掉map上一次转换还未完成的值。
  • mapNotNull:仅发送map之后不为空的值。
  • transform:对发出的值进行变换 。不同于map的是,经过transform之后可以重新发送数据,甚至发送多个数据,因为transform内部又重新构建了flow
  • transformLatest:类似于mapLatest,当有新值发送时,会取消掉之前还未转换完成的值。
  • transformWhile:返回值是一个Boolean,当为true时会继续往下执行;反之为false,本次发送的流程会中断。
  • asSharedFlow MutableStateFlow 转换为 StateFlow ,即从可变状态变成不可变状态。
  • asStateFlowMutableSharedFlow 转换为 SharedFlow ,即从可变状态变成不可变状态。
  • receiveAsFlowChannel 转换为Flow ,上游与下游是一对一的关系。如果有多个下游观察者,可能会轮流收到值。
  • consumeAsFlowChannel 转换为Flow ,有多个下游观察者时会crash
  • withIndex:将数据包装成IndexedValue类型,内部包含了当前数据的Index
  • scan(initial: R, operation: suspend (accumulator: R, value: T) -> R):把initial初始值和每一步的操作结果发送出去。
  • produceIn:转换为ChannelReceiveChannel
  • runningFold(initial, operation: (accumulator: R, value: T) -> R)initial值与前面的流共同计算后返回一个新流,将每步的结果发送出去。
  • runningReduce*:返回一个新流,将每步的结果发送出去,默认没有initial值。
  • shareInflow 转化为 SharedFlow,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  • stateInflow转化为StateFlow,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
过滤操作符

  • filter:筛选符合条件的值,返回true继续往下执行。
  • filterNot:与filter相反,筛选不符合条件的值,返回false继续往下执行。
  • filterNotNull:筛选不为空的值。
  • filterInstance:筛选对应类型的值,如.filterIsInstance()用来过滤String类型的值
  • dropdrop(count: Int)参数为Int类型,意为丢弃掉前count个值。
  • dropWhile:找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值,返回其和其后所有的值。
  • take:与drop()相反,意为取前n个值。
  • takeWhile:与dropWhile()相反,找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值,返回其前面所有的值。
  • debouncedebounce(timeoutMillis: Long)指定时间内只接收最新的值,其他的过滤掉。
  • samplesample(periodMillis: Long)在指定周期内,获取最新发出的值。如:
  flow {
          repeat(10) {
          emit(it)
          delay(110)
      }
  }.sample(200)

执行结果:1, 3, 5, 7, 9

  • distinctUntilChangedBy:判断两个连续值是否重复,可以设置是否丢弃重复值。
  • distinctUntilChanged:若连续两个值相同,则跳过后面的值。

组合操作符

  • combine:组合两个Flow流最新发出的数据,直到两个流都结束为止。扩展:在kotlinx-coroutines-core-jvm中的FlowKt中,可以将更多的flow结合起来返回一个Flow,典型应用场景:多个筛选条件选中后,展示符合条件的数据。如果后续某个筛选条件发生了改变,只需要通过发生改变的Flowflow.value = newValue重新发送,combine就会自动构建出新的Flow,这样UI层会接收到新的变化条件进行刷新即可。
  • combineTransformcombine + transform操作
  • mergelistOf(flow1, flow2).merge(),多个流合并为一个流。
  • flattenConcat:以顺序方式将给定的流展开为单个流 。示例如下:
flow {
    emit(flowOf(1, 2,))
    emit(flowOf(3,4))
 } .flattenConcat().collect { value->
     print(value)
 }

// 执行结果:1 2 3 4
  • flattenMerge:作用和 flattenConcat 一样,但是可以设置并发收集流的数量。
  • flatMapContact:相当于 map + flattenConcat , 通过 map 转成一个流,在通过 flattenConcat发送。
  • flatMapLatest:当有新值发送时,会取消掉之前还未转换完成的值。
  • flatMapMerge:相当于 map + flattenMerge ,参数concurrency: Int 来限制并发数。
  • zip:组合两个Flow流最新发出的数据,上游流在同一协程中顺序收集,没有任何缓冲。不同于combine的是,当其中一个流结束时,另外的Flow也会调用cancel,生成的流完成。
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val flow = flowOf(1, 2, 3).onEach { delay(50) }
     val flow2 = flowOf("a", "b", "c", "d").onEach { delay(150) }
     val startTime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 // 记录开始的时间
     flow.zip(flow2) { i, s -> i.toString() + s }.collect {
         // Will print "1a 2b 3c"
         log("$it 耗时 ${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 - startTime} ms")
     }
 }

执行结果(flow已经执行完,所以flow2中的d被cancel了):
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1a 耗时 156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2b 耗时 307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3c 耗时 459 ms

如果换做combine,执行结果如下(组合的是最新发出的数据):
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2a 耗时 156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3a 耗时 159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3b 耗时 311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3c 耗时 466 ms
2022-05-20 /org.ninetripods.mq.study E/TTT: 3d 耗时 620 ms

注:上面combine多次执行的结果可能不一致,但每次组合的是最新发出的数据

功能性操作符

  • cancellable:判断当前协程是否被取消 ,如果已取消,则抛出异常
  • catch:对此操作符之前的流发生的异常进行捕获,对此操作符之后的流无影响。当发生异常时,默认collect{}lambda将不会再执行。当然,可以自行通过emit()继续发送。
  • retry:流发生异常时的重试机制。如果是无限重试,直接调用retry()默认方法即可,retry()最终调用的也是retryWhen()方法。
public fun  Flow.retry(
    retries: Int = Int.MAX_VALUE, //指定重试次数
    predicate: (Throwable) -> Boolean = { true } //返回true且满足retries次数要求,继续重试;false停止重试
): Flow {
    require(retries > 0) { "Expected positive amount of retries, but had $retries" }
    return retryWhen { cause, attempt -> predicate(cause) && attempt < retries }
}
  • retryWhen:流发生异常时的重试机制。
public fun  Flow.retryWhen(predicate: suspend FlowCollector.(cause: Throwable, attempt: Long) -> Boolean): Flow = { ...... }

有条件的进行重试 ,lambda 中有两个参数: cause是 异常原因,attempt是当前重试的位置,lambda返回true时继续重试; 反之停止重试。

  • buffer:流执行总时间就是所有运算符执行时间之和。如果上下游运算符都比较耗时,可以考虑使用buffer()优化,该运算符会在执行期间为流创建一个单独的协程。
public fun  Flow.buffer(capacity: Int = BUFFERED, onBufferOverflow: BufferOverflow = BufferOverflow.SUSPEND): Flow {......}

默认流都是在同一个协程中进行的,示例如下所示(官方示例):

flowOf("A", "B", "C")
    .onEach  { println("1$it") }
    .collect { println("2$it") }

//上述代码在协程Q中按以下顺序执行:
Q : -->-- [1A] -- [2A] -- [1B] -- [2B] -- [1C] -- [2C] -->--

此时,如果onEach()、collect()中的运算时间都比较长的话,那么总时间就是所有运算符执行时间之和。buffer运算符会在执行期间为流创建一个单独的协程,如下所示:

flowOf("A", "B", "C")
    .onEach  { println("1$it") }
    .buffer()  // <--------------- buffer between onEach and collect
    .collect { println("2$it") }

上述代码将在两个协程中执行,其中buffer()以上还是在协程P中执行,而buffer()下面的collect()会在协程Q中执行,数据通过Channel进行传递,从而减少了执行的总时间。

P : -->-- [1A] -- [1B] -- [1C] ---------->--  // flowOf(...).onEach { ... }

          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channel               // buffer()
                      V

Q : -->---------- [2A] -- [2B] -- [2C] -->--  // collect
  • conflate:仅保留最新值, 内部实现是 buffer(CONFLATED)
  • flowOn:flowOn 会更改上游数据流的 CoroutineContext,且只会影响flowOn之前(或之上)的任何中间运算符。下游数据流(晚于 flowOn 的中间运算符和使用方)不会受到影响。如果有多个 flowOn 运算符,每个运算符都会更改当前位置的上游数据流。

末端操作符

  • collect:数据收集操作符,默认的flow是冷流,即当执行collect时,上游才会被触发执行。
  • collectIndexed:带下标的收集操作,如collectIndexed{ index, value -> }
  • collectLatest:与collect的区别:当新值从上游发出时,如果上个收集还未完成,会取消上个值得收集操作。
  • toCollection、toList、toSet:将flow{}结果转化为集合。

注:还有很多操作符没有列出来~

冷流 vs 热流

flow{}会创建一个数据流,并且这个数据流默认是冷流。除了冷流,还有对应的热流,下面是冷流和热流的区别:

  • 冷流:当执行订阅的时候,上游发布者才开始发射数据流。订阅者与发布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,即当存在多个订阅者时,每个新的订阅者都会重新收到完整的数据。
  • 热流:不管是否被订阅,上游发布者都会发送数据流到内存中。订阅者与发布者是一对多的关系,当上游发送数据时,多个订阅者都会收到消息。

来验证一下flow{}创建的是冷流:

界面如上图所示,定义了2个订阅者,首先构建数据流:

 var sendNum = 0
 val mSimpleFlow = flow {
         sendNum++
         emit("sendValue:$sendNum")
  }.flowOn(Dispatchers.IO)

以及两个订阅者:

mBtnContent1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      mSimpleFlow.collect {
                    mTvSend.text = it
                    mBtnContent1.text = it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mBtnContent2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      mSimpleFlow.collect {
                    mTvSend.text = it
                    mBtnContent2.text = it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
当点击订阅者1的按钮时,flow{}中发送了sendValue1,执行结果:

此时继续点击右边的订阅者2,flow{}中发送了sendValue2,执行结果:

可以看到两个订阅者是互相不干扰的,都是单独与上游flow{}进行数据传递的,即冷流,另外,flow{}可以通过stateIn/shareIn将其转换为StateFlow/SharedFlow热流。

SharedFlow

我们知道flow{}构建的是冷流,而SharedFlow(共享Flow)默认是热流,发送器与收集器是一对多的关系。

public fun  MutableSharedFlow(
    replay: Int = 0,
    extraBufferCapacity: Int = 0,
    onBufferOverflow: BufferOverflow = BufferOverflow.SUSPEND
): MutableSharedFlow
  • replay:重播给新订阅者时缓存数据的个数,默认是0。当新订阅者collect时,会先尝试获取上游replay个数据,为0时则不会获取之前的数据。replay缓存是针对后续所有的订阅者准备的
  • extraBufferCapacity:除了replay外,缓冲值的数量。当有剩余的缓冲区空间时,Emit不挂起(可选,不能为负,默认为零) 。extraBufferCapacity是为上游快速发射器及下游慢速收集器这种场景提供缓冲的,个人觉得有点类似于线程池中的存储队列。这里注意一点,replay保存的是最新值,而extraBufferCapacity保存的是最先发送的一个或多个值。
  • onBufferOverflow:配置缓冲区溢出的操作(可选,默认为SUSPEND,暂停尝试发出值),可选值有:SUSPEND-暂停发送、DROP_OLDEST-丢弃队列中最老的、DROP_LATEST-丢弃队列中最新的。

关于replayextraBufferCapacity 的不同,可以参考 MutableSharedFlow 有点复杂这篇文章。

shareIn将普通flow转化为SharedFlow

普通flow{}可以通过shareIn将普通数据流转换成SharedFlow

public fun  Flow.shareIn(
    scope: CoroutineScope,
    started: SharingStarted,
    replay: Int = 0
): SharedFlow 
  • scope:协程作用域范围
  • started:控制共享的开始、结束策略。一共有三种,分别为Eagerly、Lazily、WhileSubscribed
1、SharingStarted.Eagerly, //Eagerly:马上开始,在scope作用域结束时终止
2、SharingStarted.Lazily, //Lazily:当订阅者出现时开始,在scope作用域结束时终止
3、SharingStarted.WhileSubscribed(stopTimeoutMillis: Long = 0,replayExpirationMillis: Long = Long.MAX_VALUE)
其中stopTimeoutMillis:表示最后一个订阅者结束订阅与停止上游流的时间差,默认值为0(立即停止上游流)
 replayExpirationMillis:数据重播的超时时间。
  • replay:重播给新订阅者的数量

举例:

 //ViewModel中 普通flow通过shareIn转化为SharedFlow
 val flowConvertSharedFlow by lazy {
        flow {
            emit("1、flow")
            emit("2、convert")
            emit("3、SharedFlow")
        }.shareIn(
            viewModelScope, //协程作用域范围
            SharingStarted.Eagerly, //立即开始
            replay = 3 //重播给新订阅者的数量
        ).onStart { log("onStart") }
    }

 //Activity中
 mBtnConvertF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val builder: StringBuilder = StringBuilder()
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mFlowModel.flowConvertSharedFlow.collect {
              log(it)
              builder.append(it).append("n")
              mTvConvertF.text = builder.toString()
          }
      }
  }

执行结果:

2021-10-09 15:11:08.340 4549-4549/ E/TTT: onStart
2021-10-09 15:11:08.340 4549-4549/ E/TTT: 1、flow
2021-10-09 15:11:08.341 4549-4549/ E/TTT: 2、convert
2021-10-09 15:11:08.341 4549-4549/ E/TTT: 3、SharedFlow

StateFlow

StateFlow特点:

  • StateFlow可以认为是一个replay为1,且没有缓冲区的SharedFlow,所以新订阅者collect时会先获取一个默认值,构造函数如下:
//MutableStateFlow构造函数
public fun  MutableStateFlow(value: T): MutableStateFlow = StateFlowImpl(value ?: NULL)

//MutableStateFlow接口继承了MutableSharedFlow接口
public interface MutableStateFlow : StateFlow, MutableSharedFlow {
   public override var value: T

   public fun compareAndSet(expect: T, update: T): Boolean
}
  • StateFlow有自动去重的功能,即如果上游连续发送的value重复时,下游的接收方只会接收第一次的值,后续的重复值不会再接收
  • 可以通过StateFlow.value获取发送的值

stateIn将普通flow转化为StateFlow

普通flow{}可以通过stateIn将普通数据流转换成StateFlow

public fun  Flow.stateIn(
    scope: CoroutineScope,
    started: SharingStarted,
    initialValue: T
): StateFlow {
    //这里设置的replay是1 及重播给新订阅者的缓存为1
    val config = configureSharing(1)
    ......
    }
  • scope:协程作用域范围
  • started:控制共享的开始、结束策略。一共有三种,分别为Eagerly、Lazily、WhileSubscribed
 1、SharingStarted.Eagerly, //Eagerly:马上开始,在scope作用域结束时终止
2、SharingStarted.Lazily, //Lazily:当订阅者出现时开始,在scope作用域结束时终止
3、SharingStarted.WhileSubscribed(stopTimeoutMillis: Long = 0,replayExpirationMillis: Long = Long.MAX_VALUE)
其中stopTimeoutMillis:表示最后一个订阅者结束订阅与停止上游流的时间差,默认值为0(立即停止上游流)
 replayExpirationMillis:数据重播的超时时间。
  • initialValue:默认StateFlow的初始值,会发送到下游

使用举例:

 //ViewModel中
 val flowConvertStateFlow by lazy {
        flow {
            //转化为StateFlow是 emit()可以是0个或1个 或多个,当是多个时,新订阅者collect只会收到最后一个值(replay为1)
            emit("1、flow convert StateFlow")
        }
            .stateIn(
                viewModelScope, //协程作用域范围
                SharingStarted.Eagerly, //立即开始
                "0、initialValue" // 默认StateFlow的初始值,会发送到下游
            ).onStart { log("onStart") }
    }

 //Activity中
 mBtnConvertSF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val builder = StringBuilder()
          mFlowModel.flowConvertStateFlow.collect {
              log(it)
              builder.append(it).append("n")
              mTvConvertSF.text = builder.toString()
          }
      }
  }

执行结果:

2021-10-09 16:34:07.180 12394-12394/ E/TTT: onStart
2021-10-09 16:34:07.181 12394-12394/ E/TTT: 0、initialValue
2021-10-09 16:34:07.182 12394-12394/ E/TTT: 1、flow convert StateFlow

:在UI层使用Lifecycle.repeatOnLifecycle 配合上游的SharingStarted.WhileSubscribed一块使用是一种更安全、性能更好的流收集方式。

StateFlow vs LiveData

在学习LiveData时,我们知道通过LiveData可以让数据被观察,且具备生命周期感知能力,但LiveData的缺点也很明显:

  • LiveData的接收只能在主线程;
  • LiveData发送数据是一次性买卖,不能多次发送;
  • LiveData发送数据的线程是固定的,不能切换线程,setValue/postValue本质上都是在主线程上发送的。当需要来回切换线程时,LiveData就显得无能为力了。

StateFlowLiveData 具有相似之处。两者都是可观察的数据容器类,并且在应用架构中使用时,两者都遵循相似模式。但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:

  • StateFlow 需要将初始状态传递给构造函数,而 LiveData 不需要。
  • View 进入 STOPPED 状态时,LiveData.observe() 会自动取消注册使用方,而从 StateFlow 或任何其他数据流收集数据的操作并不会自动停止。如需实现相同的行为,需要从 Lifecycle.repeatOnLifecycle 块收集数据流。

StateFlow、SharedFlow vs Channel

Flow底层使用的Channel机制实现,StateFlow、SharedFlow都是一对多的关系,如果上游发送者与下游UI层的订阅者是一对一的关系,可以使用Channel来实现,Channel默认是粘性的。

Channel使用场景:一次性消费场景,比如弹窗,需求是在UI层只弹一次,即使App切到后台再切回来,也不会重复订阅(不会多次弹窗);
如果使用SharedFlow/StateFlow,UI层使用的lifecycle.repeatOnLifecycle、Flow.flowWithLifecycle,则在App切换前后台时,UI层会重复订阅,弹窗事件可能会多次执行,不符合要求。
Channel使用特点:

  • 每个消息只有一个订阅者可以收到,用于一对一的通信
  • 第一个订阅者可以收到collect之前的事件,即粘性事件

Channel使用举例:

//viewModel中
private val _loadingChannel = Channel()
val loadingFlow = _loadingChannel.receiveAsFlow()

private suspend fun loadStart() {
    _loadingChannel.send(true)
}

private suspend fun loadFinish() {
    _loadingChannel.send(false)
}
//UI层接收Loading信息
 mViewModel.loadingFlow.flowWithLifecycle2(this, Lifecycle.State.STARTED) { isShow ->
     mStatusViewUtil.showLoadingView(isShow)
 }

扩展: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 & callbackFlow

在新项目或者新需求中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协程来替代之前的多线程场景的使用方式,如可以通过withContext(Dispatchers.IO)在协程中来回切换线程且能在线程执行完毕后自动切回当前线程,避免使用接口回调的方式导致逻辑可读性变差。然而,如果我们是在现有项目中开发或者网络框架就是回调方式使用时,没有办法直接使用协程,但是可以通过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callbackFlow将接口回调转化成协程:

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等待单次回调API的结果时挂起协程,并将结果返回给调用者;如果需要返回Flow数据流,可以使用callbackFlow

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

使用举例:

   //ViewModel中
    /**
     * 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将回调转化为协程使用
     */
    suspend fun suspendCancelableData(): String {
        return try {
            getSccInfo()
        } catch (e: Exception) {
            "error: ${e.message}"
        }
    }

    /**
     * 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将回调转化为协程使用
     */
    private suspend fun getSccInfo(): String = 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 { continuation ->
        val callback = object : ICallBack {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Success(sucStr: String?) {
                //1、返回结果 将结果赋值给getSccInfo()挂起函数的返回值
                //2、如果调用了continuation.cancel(),resume()的结果将不会返回了,因为协程取消了
                continuation.resume(sucStr ?: "empty")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Error(error: Exception) {
                //这里会将异常抛给上层 需要上层进行处理
                continuation.resumeWithException(error)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continuation.invokeOnCancellation {
            //协程取消时调用,可以在这里进行解注册
            log("invokeOnCancellation")
        }

        //模拟网络请求 此时协程被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挂起,直到触发回调
        Thread {
            Thread.sleep(500)
            //模拟Server返回数据
            callback.onSuccess("getServerInfo")
            //模拟抛异常
            //callback.onError(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server error"))
        }.start()

        //模拟取消协程
        //continuation.cancel()
    }

    //Activity中
    mBtnScc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  val result = mFlowModel.suspendCancelableData()
            log(result)
        }
    }

执行结果:

2021-10-11 13:31:41.384 24114-24114/ E/TTT: getServerInfo

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声明了作用域,并且传入一个CancellableContinuation参数,它可以调用resumeresumeWithException来处理对应的成功、失败回调,还可以调用cancel()方法取消协程的执行(抛出CancellationException 异常,但程序不会崩溃,当然也可以通过catch抓住该异常进行处理)。

上面例子中,当开始执行时会将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作用域内协程挂起,如果成功返回数据,会回调continuation.resume()方法将结果返回;如果出现异常,会回调continuation.resumeWithException()将异常抛到上层。这样整个函数处理完后,上层会从挂起点恢复并继续往下执行。

callbackFlow

callbackFlow相对于suspendCancellableCoroutine,对接口回调封装以后返回的是Flow数据流,后续就可以对数据流进行一系列操作。

callbackFlow中的几个重要方法:

  • trySend/offer:在接口回调中使用,用于上游发射数据,类似于flow{}中的emit(),kotlin 1.5.0以下使用offer,1.5.0以上推荐使用trySend()
  • awaitClose:写在最后,这是一个挂起函数, 当 flow 被关闭的时候 block 中的代码会被执行 可以在这里取消接口的注册等。

使用举例,比如当前有个场景:去某个地方,需要先对目的地进行搜索,再出发到达目的地,假设搜索、到达目的地两个行为都是使用回调来执行的,我们现在使用callbackFlow对他们进行修改:

ViewModel中,搜索目的地:

    fun getSearchCallbackFlow(): Flow = callbackFlow {
        val callback = object : ICallBack {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Success(sucStr: String?) {
                //搜索目的地成功
                trySend(true)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Error(error: Exception) {
                //搜索目的地失败
                trySend(false)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模拟网络请求
        Thread {
            Thread.sleep(500)
            //模拟Server返回数据
            callback.onSuccess("getServerInfo")
        }.start()

        //这是一个挂起函数, 当 flow 被关闭的时候 block 中的代码会被执行 可以在这里取消接口的注册等
        awaitClose { log("awaitClose") }
    }

ViewModel中,前往目的地:

fun goDesCallbackFlow(isSuc: Boolean): Flow = callbackFlow {
        val callback = object : ICallBack {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Success(sucStr: String?) {
                trySend(sucStr)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override fun onError(error: Exception) {
                trySend(error.message)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模拟网络请求
        Thread {
            Thread.sleep(500)
            if (isSuc) {
                //到达目的地
                callback.onSuccess("arrive at the destination")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发生了错误
                callback.onError(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Not at destination"))
            }
        }.start()

        awaitClose { log("awaitClose") }
    }

Activity中,使用Flow.flatMapConcat对两者进行整合:

mBtnCallbackFlow.setOnClickListener {
      lifecycleScope.launch {
          //将两个callbackFlow串联起来 先搜索目的地,然后到达目的地
          mFlowModel.getSearchCallbackFlow()
              .flatMapConcat {
                  mFlowModel.goDesCallbackFlow(it)
              }.collect {
                  mTvCallbackFlow.text = it ?: "error"
              }
      }
  }

执行结果:

2021-10-11 19:13:36.528 10233-10233/ E/TTT: arrive at the destination

以下结论摘自官网:

  • flow 构建器不同,callbackFlow 允许通过 send 函数从不同 CoroutineContext 发出值,或者通过 offer/trySend 函数在协程外发出值。
  • 在协程内部,callbackFlow 会使用通道,它在概念上与阻塞队列非常相似。通道都有容量配置,限定了可缓冲元素数的上限。在 callbackFlow 中所创建通道的默认容量为 64 个元素。当您尝试向完整通道添加新元素时,send 会将数据提供方挂起,直到新元素有空间为止,而 offer 不会将相关元素添加到通道中,并会立即返回 false

完整代码地址

Android kotlin之Flow使用例子

参考

【1】官网:Android 上的 Kotlin 数据流
【2】官网:从 LiveData 迁移到 Kotlin 数据流
【3】【Kotlin Flow】 一眼看全——Flow操作符大全
【4】最全面的Kotlin协程: Coroutine/Channel/Flow 以及实际应用
【5】官方推荐 Flow 取代 LiveData,有必要吗?
【6】使用协程和 Flow 简化 API 设计
【7】Kotlin Flow异步流
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:Android Kotlin之Flow数据流

阅读全文
下载说明:
1、本站所有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交流之用,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2、本站不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付费和支付资源,所有需要积分下载的资源均为网站运营赞助费用或者线下劳务费用!
3、本站所有资源仅用于学习及研究使用,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资源,切勿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及连带责任本站和发布者概不承担!
4、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,本站保证未做任何负面改动(不包含修复bug和完善功能等正面优化或二次开发),但本站不保证资源的准确性、安全性和完整性,用户下载后自行斟酌,我们以交流学习为目的,并不是所有的源码都100%无错或无bug!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客服处理!
5、本站资源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或本站特约原创作者所有,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告知本站,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!
6、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,您可以投稿发布,成功分享后有站币奖励和额外收入!
7、如果您喜欢该资源,请支持官方正版资源,以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!
8、请您认真阅读上述内容,注册本站用户或下载本站资源即您同意上述内容!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dandroid.cn/19820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

评论0
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